其一:公主骗局
某御史府中的一位仆人,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,闲来无事,百无聊赖地于街市之中悠然伫立。
街市之上,人来人往,喧嚣热闹。他百无聊赖地张望着周围的一切,眼神中透着几分闲散。
俄而,一位衣帽光鲜、气质不凡之人,迈着不疾不徐的步伐款步上前,主动与他攀谈起来。
此人言辞温和,谈吐间尽显风雅,没聊上几句,便自然地将话题引向了仆人主人的情况,开口询问其主人的姓名与官职。
仆人平日里本就单纯质朴,加之对方态度亲和,未加思索,便如实以告。
此人听闻后,微微点头,旋即自我介绍道:“在下姓王,乃某公主府中的内监。”随着交谈逐渐深入,话语你来我往间,二人愈发熟络起来。
王姓者微微仰头,目光望向远方,感慨万千:“这官场之中啊,形势波谲云诡,处处暗藏危机,实乃步步惊心。
那些身处高位之人,为求稳固权势,无不绞尽脑汁,依附皇亲国戚。不知令主人所依附者,是朝中哪位尊贵的皇亲呢?”
仆人闻言,老实地回答道:“我家主人并无依附。”王姓者听闻,故作惊讶之态,先是微微瞪大双眼,而后重重地叹了口气,
“哎呀呀,此正所谓因贪图眼前小利而忘却大祸临头啊。”
仆人一听,心中顿时警觉起来,忙焦急地问道:“那依您之见,可托付于何人呢?”
王姓者嘴角微微上扬,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狡黠笑容:“我家公主,生性仁厚,向来以礼待人,且庇佑之力颇为强大。
朝中诸多官员,诸如某位玉郎、侍郎之类,皆是通过走我家公主的门路,才得以平步青云,仕途顺遂。
这般例子多如繁星,我都难以尽数。若贵主人不惜以千金作为见面之礼,想要拜见公主,倒也并非难于登天之事。”
仆人听闻,心中暗自欢喜,脸上也不自觉地浮现出一丝兴奋之色,忙追问道:“公主府邸究竟位于何处?”
王姓者抬起手,随意地朝着一个方向一指,说道:“你我同处一巷,抬头不见低头见,你竟不知?瞧,便是那处府邸。”
仆人顺着所指方向望去,心中记下位置,而后满心欢喜,脚步匆匆地归家,将此事一五一十地告知了御史。
御史原本正为官场之事烦忧,听闻此消息,亦是大喜过望,即刻吩咐备下丰盛无比的宴席,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、琼浆玉液,
又令仆人前去邀请王姓者,王姓者接到邀请,没有丝毫犹豫,欣然赴约。
席间,王姓者仿佛对公主的一切了如指掌,无论是公主的性情喜好,亦或是起居作息的诸多琐事,皆能娓娓道来,详尽至极,说得绘声绘色。
他还特意强调:“若不是看在你我同巷邻里,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情分上,便是你给我百两银子,我也断不会轻易帮此大忙。”
御史听着他的讲述,看他信誓旦旦的模样,对其愈发感激、钦佩,心中已然对他深信不疑。临别之际,二人郑重其事地定下约定。
王姓者拍着胸脯保证:“你只需备好丰厚礼物,我定会寻得恰当的时机,为你在公主面前美言进谏。早晚会派人送信与你,告知你进展情况。”
数日后,王姓者方才前来,只见他骑着一匹高大健壮的骏马,甚是威风。
来到御史面前,神色颇为急切:“速速备好行装,随我前去。公主每日事务繁多,求见之人如过江之鲫,络绎不绝,从早至晚,一刻都未曾间断。
此刻恰好稍有闲暇,此乃难得的机会,应即刻前往。若此次错过,下次想要再见公主,便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了。”
御史一听,心中一紧,不敢有丝毫耽搁,赶忙携带大量金银财宝,跟随王姓者前往。
二人在街巷中七拐八绕,穿行了许久,足足行了十余里路,终于来到一处气势恢宏的府邸前。
府邸大门紧闭,门口两侧的石狮子威风凛凛地蹲坐着。御史赶忙下马,在门口恭敬地等候。王姓者手持御史准备的礼物,昂首挺胸,先行入内。
御史在门外焦急地等待着,时间慢慢地过去。许久之后,只听得王姓者在府内高声呼喊:“公主召见御史。”
紧接着,便有几人依次传递呼喊,那声音此起彼伏,在府内回荡,场面甚是宏大,尽显公主府的威严。
御史听到传唤,心中既紧张又激动,赶忙弯腰弓背,迈着小碎步,极为恭敬地入内。
一踏入府内,只见高堂之上,端坐着一位女子。那女子容貌绝美,肤如凝脂,眉如远黛,宛如天仙下凡一般。
她身着华丽无比的服饰,上面绣满了精美的图案,首饰更是璀璨夺目,每一件都价值连城。
两旁侍女,皆身着锦绣华服,衣裳的材质上乘,色泽鲜艳,她们整齐排列,犹如训练有素的士兵。
御史见状,赶忙跪地行礼,行的是最标准的大礼。公主轻启朱唇,传下旨意,命御史于檐下就座,又有侍女用金碗呈上香茗。
公主与御史寥寥数语,只是略加勉励,话语虽不多,但在御史听来,却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。
御史听完,恭敬地退下。又从堂内传出公主赏赐的短靴貂帽,御史满心欢喜地接过。
御史归家后,对王姓者感恩戴德,觉得自己遇到了贵人,第二天便迫不及待地遂持名片前往拜访。
然而,当他来到王姓者的住处,却见大门紧闭,无论他如何敲门呼喊,都无人应答。
御史心中暗自思忖:想必是前往公主府中,尚未归来。此后三日,御史接连拜访,可每一次都吃了闭门羹,皆未得见王姓者。
于是,御史派人前往公主府询问,却见公主府大门同样紧锁,一片冷清。
询问邻里,邻里皆言:“此处从未有过什么公主。前几日,有几人租下此屋居住,行为颇为神秘,如今已离去三日了。”
派去之人赶忙回府,将情况一五一十地告知御史,
主仆二人听闻,犹如被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,唯有垂头丧气,懊悔不已,方知上当受骗,却已追悔莫及。
-----------------
其二:皇命骗局
有一位副将军,怀揣着一腔抱负,满心期待着能在仕途上更进一步,升任正职。
为此,他不惜携带重金,千里迢迢赶赴京城,试图为自己谋得一个晋升的契机。
一日,副将军正坐在府邸之中,为前程之事愁眉不展,这时,门外传来通报,称有一身着皮袍、骑着高头大马之人前来拜访。
副将军心中疑惑,却也不好拒绝,忙整衣出门迎接。只见来人仪表堂堂,皮袍质地精良,胯下的骏马更是神骏非凡。
此人见了副将军,翻身下马,自我介绍:“在下久仰将军大名,今日特来拜访。
实不相瞒,我的内兄,乃是皇上身边的贴身侍卫,深受皇上信任。”副将军听了,心中微微一动,连忙将此人请入府中,命人奉上清茶。
二人对坐饮茶,茶香袅袅升腾。闲聊几句后,此人微微侧身,目光扫视了一圈四周,而后微微抬手,示意副将军屏退左右侍从。
待屋内只剩他们二人,此人压低声音,神色神秘:“将军可知,眼下某处的将军之位恰好空缺。以将军的才能,若能填补此位,必定能大展宏图。
若将军不惜重金,我可嘱咐内兄,寻个恰当的时机,在皇上面前为你美言几句。
只要内兄出马,此职位便可唾手可得,即便朝中有权势之人,也难以从中作梗,将其夺走。”
副将军听了这话,心中顿生疑虑,眉头微微皱起,目光紧紧盯着此人,对其所言半信半疑。
毕竟官场之中,欺诈之事屡见不鲜,这般轻易就能谋得高位,实在让人难以轻信。
见副将军面露犹豫之色,此人心中明白他的担忧,又赶忙说道:“将军不必如此疑虑。我不过是想从内兄处抽取些许钱财,以作辛苦费。在将军你这儿,我分文不取。
咱们都是爽快人,明人不说暗话。我们不妨先商定好数目,立下文书作为凭证。待皇上召见将军之后,你再依照约定交付钱财。
若事情不成,钱财依旧稳稳地在你手中,又有谁敢强取豪夺呢?这般安排,可谓万无一失,将军尽可放心。”
副将军听他说得头头是道,合情合理,心中的天平渐渐倾斜,仔细思量一番后,当即应允了此事。
次日,阳光依旧明媚,那人再度如约前来,引领着副将军前往拜见其内兄。二人穿街过巷,来到一处府邸前。
副将军抬眼望去,只见这座府邸气势恢宏,朱门高耸,门前的石狮雕刻得栩栩如生,威风凛凛。
府内庭院深深,楼阁亭台错落有致,尽显奢华气派,宛如王侯之家一般。副将军心中暗暗惊叹,愈发觉得此人所言不虚。
进入府中,副将军见到了此人的内兄,听闻姓田。这姓田者身着华丽服饰,高高地坐在主位之上,神情傲慢,目中无人。
副将军上前拜见,行了大礼,姓田者只是微微点头,算是回应。随后,此人手持早已准备好的文书,走到副将军面前,
“适才我与内兄仔细商议过了,要办成此事,非得万两白银不可。还请将军在文书上签名画押,以示诚意。”
副将军虽心中有些肉痛,但一想到即将到手的将军职位,一咬牙,依言照做。
这时,姓田的内兄却突然开口,声音冷冷地说道:“人心难测,这世上背信弃义之人不在少数,只怕事后他会反悔。”
此人一听,连忙笑着打圆场:“兄长,你也太多疑了。咱们既然有能力助将军谋得此官职,难道还怕他赖账不成?
况且朝中将相,不知有多少人眼巴巴地愿出重金换取这个职位,却始终未能如愿。
这位将军前程远大,日后必定飞黄腾达,想必也不会做出这等背信弃义之事,让自己的大好前程毁于一旦。”
副将军在一旁,听闻二人这番对话,赶忙上前一步,信誓旦旦地发誓,定会信守承诺,绝无反悔之意。
而后,他告辞离去,那人将他送出府门,拍着他的肩膀说道:“将军放心,三日后,我必定给你一个确切的回音。”
两日后,夕阳西下,副将军正在住所中踱步,心中焦急地等待着消息。
突然有几人神色匆忙地跑进他的住所,一边跑一边高声喊道:“将军,大事大喜!皇上此刻正等着召见你呢!”
副将军闻言,又惊又喜,一时间竟有些不知所措。愣了片刻后,他才回过神来,赶忙手忙脚乱地整衣上朝。
来到朝堂之上,只见皇上端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,四周侍卫林立,个个身着铠甲,手持兵器,威风凛凛。
副将军定了定神,快步上前,跪拜在地。皇上下令赐座,而后目光温和地看着副将军,殷切地勉励他。
皇上环顾左右,高声说道:“听闻这位将军勇猛非凡,在战场上屡立战功,今日一见,果真是有大将之才啊!”
接着又道:“某处地势险要,关乎国家安危,如今便交付与你前去镇守。你切不可辜负朕对你的信任,日后封侯之日,也并非遥不可及。”
副将军听着皇上的夸赞与嘱托,心中激动不已,眼眶微微泛红,连忙谢恩。之后,他退下朝堂,心中满是喜悦与憧憬。
前几日那个身着皮袍骑大马的人,此时早已等候在朝堂之外。见副将军出来,立刻迎上前去,满脸堆笑。随即与他一同返回旅馆。
回到旅馆后,副将军依照之前立下的文书,满心欢喜地交付了一万两银子。那人接过银子后告辞离去。
副将军满心欢喜,中间人已见过,办事之人也引领自己见过皇上,皇上更是金口玉言,亲口许下了职位。
如此一来,此事定然十拿九稳,自己的仕途必将一片光明,从此便可高枕无忧了。
此后,他每日在家中悠然自得地静候朝廷任命,心中充满了期待。
不仅如此,他还时常向亲朋好友夸耀此事,言语间满是得意之色,仿佛自己已经坐上了将军之位。
然而,好景不长。几日后,他满心欢喜地四处打听任命消息时,却意外得知,原先许诺给他的那个将军空缺,竟然已经由别人补上了。
副将军听闻此消息,勃然大怒,额头上青筋暴起。他实在无法相信,自己明明已经得到了皇上的亲口任命,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变故。
气愤之余,径直前往兵部大堂质问。一进大堂,便大声吼道:“我已得到皇上任命,为何又将此官职授予他人?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”
兵部尚书听闻副将军的质问,甚感诧异,待听副将军详述皇上对他的恩宠之语,尚书只觉如闻梦话,心中的怒火“噌”地一下冒了起来。
当即命人将副将军拿下,交付廷尉审讯。此时,副将军才慌了神,在审讯之下,他不得不供出引领他之人的姓名。
然而,待兵部尚书派人去查,却发现朝中并无此人。最终,副将军不仅又耗费万两白银用于疏通关系,还落得个革职的下场。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,他才被释放。
此事着实令人称奇,武夫虽憨直愚钝,可朝廷宫殿这般庄严之地,难道也能造假?
或许其中真有幻术作祟,正如古人所言“大盗无需刀枪箭弩”啊,只需略施诡计,便能让人倾家荡产,身败名裂。
-----------------
其三:古琴骗局
嘉祥县有一李生,素擅弹琴。一日,李生偶然行至县城东郊,见工人挖土时挖出一架古琴。李生见此琴古朴雅致,心生喜爱,遂以低价购得。
仔细擦拭掉琴上尘土,琴身竟绽放出奇异光彩。装上琴弦,试弹一曲,琴声清越激昂,美妙非凡。
李生欣喜若狂,视此琴如珍宝,用锦囊将其妥善装好,藏于密室之中,即便至亲好友,也难得一见。
本县新任县丞程氏,上任伊始,便持名片前来拜访李生。李生平素不喜与人交往,但因程氏率先登门,便也前往回访。
几日后,程氏设宴邀请李生至家中饮酒,李生起初推辞,经不住程氏再三邀请,方才赴宴。
程氏为人高雅脱俗,谈吐潇洒,李生与之相谈甚欢,颇为投缘。此后,李生回请程氏,二人你来我往,常把酒言欢,情谊愈发深厚。
自那以后,无论月夜花晨,二人皆常相聚。如此过了一年有余。
一日,李生偶然在县丞官舍中,瞧见一个绣囊,囊中装着一张琴,置于桌上。李生好奇,打开把玩。
程氏见状,问道:“李兄也精通琴艺?”李生答曰:“此乃我平生最爱。”
程氏惊讶道:“我与李兄相交已久,竟不知你有此绝技,何不为我弹奏一曲?”说罢,程氏拨旺香炉,点燃沉香,恭请李生演奏。
李生郑重其事,依言弹奏。曲毕,程氏赞道:“李兄果真是高手!我也略通琴技,愿献丑一曲,还望李兄勿笑。”
言罢,程氏弹奏了一曲《御风曲》,琴声悠扬清越,尽显超尘脱俗之雅趣。
李生听罢,对程氏钦佩不已,当即表示愿拜其为师。此后,二人又成琴友,情谊更胜往昔。
又过了一年多,程氏将自身琴技倾囊相授,毫无保留。
然而,每次程氏前往李生家中,李生皆拿出寻常之琴让其弹奏,始终不肯透露自己藏有古琴之事。
一日夜晚,二人饮酒至微醺。程氏道:“我新近习得一曲,不知李兄可愿一听?”
言罢,弹奏了一曲《湘妃怨》。此曲哀怨深沉,如泣如诉,李生听后,大为赞赏。
程氏叹道:“可惜啊,若无好琴,这音调终究难以尽善尽美。若有一架良琴,此曲必将更加美妙。”
李生听闻,欣然道:“实不相瞒,我珍藏有一架古琴,与众不同。今日得遇知音,怎敢再藏?且取来与你一观。”
言罢,李生打开柜子,取出琴囊。程氏以衣袖轻轻拂去琴上灰尘,将琴置于桌上,再次弹奏《湘妃怨》。
但闻琴音刚柔相济,美妙绝伦,李生在旁,不禁随着节奏击节赞赏。
程氏道:“我这点微薄技艺,实在辜负了这架好琴。若让我内人弹奏,或许能更添几分妙处。”
李生惊讶道:“兄台夫人也精通琴艺?”
程氏笑道:“不瞒李兄,适才我所弹之曲,便是内人所教。”
李生叹道:“只可惜夫人深居闺阁,我无缘聆听其琴声。”
程氏道:“这有何难?我与李兄乃良朋密友,不必拘泥于俗礼。明日,李兄可携琴前来,让内人隔着帘子为你弹奏一曲。”
李生大喜,次日,便携琴前往程家。程家当即备好酒菜,二人把酒言欢。
少顷,程氏将琴拿入内室,旋即出来就座。此时,李生隐隐瞧见帘内有一艳装女子身影,片刻后,一缕幽香飘出帘外。
又过了一会儿,轻柔的琴声缓缓响起。李生听不出此曲之名,只觉琴声婉转悠扬,令人心醉神迷,魂魄皆为之飞扬。
一曲终了,李生忍不住向帘内偷觑一眼,竟见一位二十多岁的绝代佳人。
程氏见状,忙以大杯劝酒。帘内佳人又改弦更张,弹奏了一曲《闲情赋》。
李生听得如痴如醉,终因饮酒过量,大醉离席。
李生向程氏索要古琴,程氏道:“李兄已然大醉,恐行走间不慎跌倒,损坏此琴。不如明日再来,让内人将其绝技尽情展示与你。”李生依言,告辞而归。
次日,李生再度前往程氏家中,却见公馆内寂静无人,唯有一老仆看门。
李生询问:“人都去了何处?”老仆答曰:“五更时分,老爷携家眷匆匆离去,不知去往何处,只说来回大约需三日。”
李生心想,或许是有急事,便耐心等候。三日后,李生又去,此时天色已晚,仍不见程氏归来,亦无半点音信。
官府中的小吏衙役,也觉此事蹊跷,遂报告县令。
县令下令砸开公馆门锁,入内查看,却见屋内空空如也,唯有桌椅床榻。上报上司,亦无人能解其中缘由。
李生丢失古琴,心痛不已,茶饭不思,夜不能寐。他不远数千里,前往程氏家乡寻访。
据悉,程氏乃湖北人,三年前捐钱买官,才得以出任嘉祥县丞。李生依其姓名,在其家乡四处打听,却发现湖北并无此人。
有人告知:“曾有一程道士,擅长弹琴,又传言其会点金术,三年前突然离去,此后便再无音信。”
李生心中起疑,细细询问道士的年龄、容貌,竟与程氏一一相符。至此,李生方才明白,程道士捐钱买官,原来就是为了这张古琴。
程氏与李生相交一年有余,起初绝口不提音乐之事,而后渐渐拿出自己的琴弹奏,接着展示琴技,又以美人相诱,耗费整整三年时间,终于得偿所愿,携琴而去。
可见,这道士对古琴的痴迷程度,更甚于李生。唉,天下骗术,形形色色,像这位道士这般,可谓是骗子中的风雅之徒啊!
-----------------